“住”于香港:將“蝸居”進行到底--港澳--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>>港澳

“住”于香港:將“蝸居”進行到底

2013年07月08日01:37    來源:人民網(wǎng)    手機看新聞
香港公共房屋樓高房間小,密集程度非常高。(攝影:郭曉桐)
香港公共房屋樓高房間小,密集程度非常高。(攝影:郭曉桐)

“80年代, 在香港用25萬港幣就能買下兩室一廳35平米左右的房子;而如今,同樣的房子售價已經(jīng)達到330萬港幣了!奔易≡谟谙愀鄹蹗u筲箕灣的陳先生如是感嘆。房價連番十倍的情況,在香港的各個地區(qū)并不罕見,高居不下的房價成了香港眾所周知但又令人望而卻步的特點。

即使房價再高昂,如何“安家”立業(yè)仍是每一個香港人必須面對的問題。香港特區(qū)政府今年采取多項“辣招”壓低樓價,但人多地少、住宅小且貴、房屋供不應求等問題已是根深蒂固。“一時半會這房價也跌不下來很多,想省錢一家人就擠著住”,陳先生說。為了適應,為了居住和生活,“蝸居”成了無奈之舉,但狹小的空間也催生了香港人有趣的高密度居住文化與習慣。

狹小空間“用到盡”

“我想有個家,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。”地方不大的家,這句歌詞在香港得到了充分地體現(xiàn)。香港以“呎”,即英尺計算房屋面積,1平方呎相當于0.093平方米。據(jù)香港房屋署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,香港的公共房屋中有80%小于430呎,最小的面積僅有100呎左右;50%的私人住戶單位少于500呎。也就是說,大部分香港人居住于40至46平方米的一套房子中。而這樣的面積,可能在內(nèi)地只是一個客廳的大小,但在香港能住下一家四五口。

面對“寸土寸金”的現(xiàn)實,無論是住在特區(qū)政府提供的公屋、居屋里的中低收入者,還是住在相對高檔的私人樓宇中的中產(chǎn)階級,都被逼出了“用到盡”的本領。家里的每一個細節(jié),每一塊空間能夠利用上,雙人床變成了兩三層的“碌架床”,飄窗窗臺做成了書桌甚至睡房。

剛嫁到香港的劉女士,就住在太和地鐵站附近的狹小公屋里,夫妻倆、女兒和婆婆一家四口擠在一起!耙驗楹⒆舆在上K1班(幼兒園一年級),所以還不算太擁擠!钡珓⑴空f,為了充分利用空間,讓木匠幫忙做了很多儲物柜,床下、墻角、窗臺附近,“不買大型家具,太浪費地方。少用的也不買,只有必備的家具家電”。

有趣的是,連香港家具店里的家具也順應了“用到盡”的需求。在劉女士家附近的家具店里,一進門的地方便擺放著一款有組合柜的1.5米床。床下安裝了四個衣物抽屜,而床頭上方還裝有約2米高的儲物柜,而“這款很好賣,能儲存很多東西”,家具店主推薦道。這不禁讓人回憶起香港電視劇《缺宅男女》中的女主人公,從大房間搬到小房間后,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說,“房間小,雜物就得向‘高空發(fā)展’”。

屋里屋外 大城小家

香港雖說人多地少,但并非每一塊土地都用于建設樓房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香港土地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,但土地開發(fā)率僅僅有23.7%,保留了大片的郊野公園和具有環(huán)保價值的地帶。目前,為了解決香港市民的住房壓力,香港特區(qū)政府提出發(fā)展新界北部三個新城鎮(zhèn),但建設依然會以自然資源作為主要元素之一。

住宅區(qū)附近大片的綠化帶,加上齊全的公共配套設施,使得小家之外的公共區(qū)域成為香港市民放松身心,享受便捷的好地方。也許住宅面積之小讓人不堪入目,但走出家門后,花園、兒童游樂場所、小型體育場、社區(qū)中心、街市和巴士地鐵站基本上都在15分鐘的步行范圍之內(nèi)。私人樓宇一般會設有高級會所,但即使是廉價出租的公屋周圍,公共設備也一應俱全。“住公屋挺好,交通方面,去街市購物也方便。”住在太和公屋的劉女士說,她常常在夏天的晚上帶著女兒到大埔公共游泳池玩水娛樂。

除此之外,與香港住房“牙簽樓”、“筷子樓”窄小面積相比,香港的商場辦公樓可謂是及其寬敞奢華!安徽娴淖≡谙愀,你可能會誤以為香港哪里都是這么寬敞的地方,”剛剛來到香港工作的上班族陳玲表示,“因為現(xiàn)在租的房間太小,很少把朋友邀請到家里,聚會都在外面,寬敞點。”

住在香港,其中的酸甜苦辣,前來旅游的旅客未必可知。即使住房問題天天登上香港各大報刊的頭條,特區(qū)政府采取措施緩解壓力,但香港大部分市民的“蝸居”生活還將繼續(xù)。然而,在香港這所繁華的大城市里,香港人以極強的適應力,利用空間,善用公共設施,讓狹小的房間成為了一個家。 (實習生 郭曉桐)

分享到:
(責編:耿聰、鄧志慧)



社區(qū)登錄
用戶名: 立即注冊
密  碼: 找回密碼
  
  • 最新評論
  • 熱門評論
查看全部留言

24小時排行 | 新聞頻道留言熱帖